急救常識
洪湖市中醫醫院
如何進行急救包扎? 傷口是細菌侵入人體的門戶,如果傷口被細菌污染,就可能引起化膿或并發敗血癥,氣性壞疽、 破傷風等,嚴重影響和損害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在急救現場上如果沒有條件做清創處理, 一定要先進行包扎, 因為及時妥善的包扎, 可以達到壓迫止血, 減少感染、保護傷口、 減少疼痛、 固定敷料和夾板的目的。包扎時,動作要輕巧、迅速、準確,做到包住傷口、 嚴密牢固、 松緊適宜。 包扎時一般使用繃帶, 繃帶通常分硬繃帶和軟繃帶兩大類。硬繃帶是在布制的繃帶上灑以石膏粉,干涸而成石膏繃帶。 在急救中通常使用軟繃帶。 軟繃帶又分為多種如 : 粘膏:即橡皮膏。 卷軸繃帶: 既紗布卷帶是用途最廣, 使用最方便的一種包扎材料。卷軸繃帶根據卷軸形式又分為:單頭帶、兩頭帶;即一條繃帶從兩頭卷起,也可以用兩個單頭帶聯結起來等。 應用繃帶包扎,應注意如下幾項使用原則: 急救人員必須面向傷員, 取適宜位置。 必須先在創面覆蓋消毒紗布,然后使用繃帶。 包扎時左手拿繃帶頭,右手拿繃帶卷, 以繃帶外面貼近局部。 包扎時應由傷口低處向上,通常是由左向右, 從下到上進行纏繞。 包扎繃帶不宜過緊, 以免引起局部腫脹也不宜太松,以免滑脫。 為了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,一般包扎手臂時要彎著綁,包扎腿部時, 腿要直著綁。 |
外傷出血如何急救? 由于外傷引起的大出血, 如不及時予以止血與包扎,會嚴重地威脅人的健康, 乃至生命。外傷出血, 按血管的種類分動脈出血、 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三種。 按出血部位分為: 外出血:身體表面受傷引起的出血, 血液從傷口流出。 內出血:體內的臟器和組織受損傷而引起的內出血,血液流入體腔內, 外表看不見。如肝破裂, 胸腔受傷引起的血胸等。 皮下出血:皮膚未破,只在皮下軟組織內出血,如挫傷,淤斑等。 外傷出血的臨床表現: 1. 動脈出血: 由于動脈血管內壓力較高, 所以出血時呈泉涌、搏動性,尤其是大的動脈血管破裂,血液呈噴射狀,顏色鮮紅,常在短時內造成大量失血, 易引起生命危險。 2.靜脈出血:出血時緩緩不斷地外流,呈紫紅色。 如大靜脈出血,往往受呼吸運動的影響, 吸氣時流出較緩, 呼氣時流出較快。 3.毛細血管出血:出血時,血液成水珠樣流出, 多能自動凝固止血。 外傷出血的急救方法 指壓止血法,在傷口的上方,即近心端,找到跳動的血管,用手指緊緊壓?。@是緊急的臨時止血法,與此同時,應準備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。 采用此法,救護人必須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壓迫點。 面部出血: 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與頦結節之間的面動脈。 前頭部出血: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。 后頭部出血:壓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側的耳后動脈。 腋窩和肩部出血:在鎖骨上凹,胸鎖乳突肌外緣向下內后方,對準第一肋骨,壓住鎖骨下動脈。 前臂出血: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, 施以壓力,將肱動脈壓于肱骨上。 手掌和手背出血:在腕關節內,即我們通常按脈搏的地方,按到跳動的橈動脈血壓住。 手指出血:用健側的手指,使勁捏住傷手的手指根部,即可止血。 大腿出血:屈起其大腿,使肌肉放松,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, (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),用力向后壓,為增強壓力,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。 足部出血:在踝關節下側,足背跳動的地方,用手指緊緊壓住。 加壓包扎止血法:用消毒的紗布,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, 再用力加以包扎, 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。此法應用普遍,效果也佳。 |
1.口對口或(鼻)吹氣法: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,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,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。對大人、小孩效果都很好。 操作方法: (1)病人取仰臥位, 即胸腹朝天。 (2)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, 自己深吸一口氣,對著傷病人的口(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)將氣吹人,造成吸氣.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, 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,然后救護人嘴離開,將捏住的鼻孔放開,并用一手壓其胸部,以幫助呼氣.這樣反復進行,每分鐘進行14--16次。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,可對其鼻孔吹氣(必須堵住口)即為口對鼻吹氣。 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, 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。一般以吹進氣后, 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。 口對口之間,如果有紗布。 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, 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,但注意, 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。 2.俯臥壓背法:此法應用較普遍,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. 由于病人取俯臥位, 舌頭能略向外墜出,不會堵塞呼吸道,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,節省了時間(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),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。 氣體交瘓量小于口對口吹氣法,但搶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。 目前,在搶救觸電。溺水時,現場還多用此法。 但對于孕婦、 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。 操作方法: (1)傷病人取俯臥、位,即胸腹貼地,腹部可微微墊高,頭偏向一側,兩臂伸過頭,一臂枕于頭下,另一臂向外伸開,以使胸廓擴張。 (2)救護人面向其頭, 兩腿屈膝跪地于傷病人大腿兩旁,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(大約相當于第七對肋骨處)、脊柱骨左右,大拇指靠近脊柱骨, 其余四指稍開微彎。 (3)救護人俯身向前, 慢慢用力向下壓縮,用力的方向是向下、稍向前推壓。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, 不再用力。在這個向下、向前推壓的過程中,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,形成呼氣。然后慢慢放松回身,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, 形成吸氣。 (4)按上述動作,反復有節律地進行,每分鐘14--16次. 3.仰臥壓胸法:此法便于觀察病人的表情,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.但最大的缺點是,傷員的舌頭由于仰臥而后墜,阻礙空氣的出入。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。這種姿勢,對于淹溺及胸部創傷、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。 操作方法: (1)病人取仰臥位, 背部可稍加墊, 使胸部凸起。 (2)救護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兩旁,把雙手分別放于乳房下面(相當于第六七對肋骨處), 大拇指向內, 靠近胸骨下端,其余四指向外。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。 (3) 向下稍向前壓, 其方向、 力量、 操作要領與俯臥壓背法相同 。 |
怎樣做胸外心臟按壓術? 胸外心臟按壓就好象“人工心跳”, 暫時幫助心臟進行工作,將血液壓出去,流回來,使血液仍能繼續循環,由于心臟按壓的部位在胸部,此時又必須同時做人工呼吸,而俯臥壓背、仰臥壓胸、仰臥牽臂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實施,只能作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,可以十分協調地進行,一人作心臟按壓, 另一人作口對口吹氣。為了使操作順利,病人要躺臥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,以便救護人按壓時背面有硬物支撐。具體方法是讓病人仰臥,搶救者站或跪在一側,用一手的掌根貼在病人胸骨上2/3與下1/3交界處,另一手疊在這只手背上,兩臂肘關節伸直,靠上身重量作快速按壓,使胸骨下陷約3—4厘米,心臟間接受到壓迫,然后放松,有節奏地一壓一松,每分鐘約60—70次??趯诖禋馀c胸外心臟按壓常同時進行,一般每吹一口氣,作4—5次心臟按壓。如果現場搶救時,只有一人操作,則可以先吹兩口氣,然后作10次心臟按壓,按比例反復進行。 如病人出現面色轉紅,瞳孔縮小,可觸及脈搏或測到血壓,說明心跳已經恢復.反之,身體冰冷、關節強硬、肌肉變硬、瞳孔散大,對光反射消失,則病人已真正死亡。 |
氣管異物怎樣搶救? 氣管異物多發生于幼兒. 當小孩邊吃邊玩時,突然停止活動,出現哭鬧、陣發性高聲嗆咳、陣發性喘鳴、面色紫紺、呼吸困難、繼而窒息、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時, 應懷疑氣管異物.氣管異物是導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, 多發生在l一5歲的兒童,由于其發病驟然,病變迅速,危險性大,家長了解這些知識很有必要. 常見的氣管異物有西瓜子、花生米、糖塊、硬幣、黃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. 由于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后可引起窒息,超過四分鐘便會危及生命,即使搶救成功, 也常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. 所以現場急救非常重要. 下面介紹幾種易于掌握的救治方法: 1.立即塞一個牙墊或類似牙墊的代用品, 把口張開,以便從口腔中排出異物. 2.向病者口腔內伸進食指或一個大棉扦, 或牙刷柄,直達咽部,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. 3.設法使病者增加上腹部的腹壓以排除氣管異物. (l)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, 摟住病人腰部, 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頂在病人上腹部,左手疊于右手之上, 間斷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、后方用力擠壓,借助膈肌壓縮肺臟,產生氣沖將氣管內異物排出. (2) 當病人昏倒時,可將其仰臥,搶救者可雙膝跪于地,面對病人,張開雙腿于其兩測,上身前傾,握緊右拳,置右拳于劍突直下方, 左掌緊壓右拳,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內方向垂按其中上腹。此時患者可能于受重壓之后嘔出胃內容物,同時,也可見噴咳出梗于氣管的異物.為了避免再度吸人胃內容物, 當咳出異物時應令其側臥。 4.如果病人為小兒時,還可施行下列三種現場急救法: (1)急救時救護者:取坐位,讓小兒面向前坐于救護者的腿上,然后救護者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,用力向后上方擠壓小兒的上腹部,壓后隨即放松,重復進行。 (2)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小兒,可讓其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,頭朝下,捶其背部. (3)兩名救者時,可1人將小兒倒提離地,1人用手拍背,掏咽部,可使異物迅速排出. 以上諸法,都是現場急救中行之有效的,只要掌握要領,不需特別訓練,大都可以獲得成功.當然,如不成功應速送醫院搶救. 此外,如果到醫院非常方便,一旦懷疑氣管異物時可立即送醫院救護.如為少年兒童時,可馬上將病人面向抱他的人側身抱起, 使頭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. 這樣抱時可以讓異物較為順利地進入較為粗短的右側支氣管內,避免異物在氣管內上下或長住, 而讓右側支氣管堵塞, 使左側可移動而進行呼吸, 為去醫院搶救贏得時間. 總之,氣管異物是危急癥之一,要抓緊時機,盡快急救方可成功.否則,便會危及生命或留下嚴重后遺癥. |
如何安全轉送病人? 遇到了急癥病人,采取什么樣的體位好?用哪些搬運方法轉送安全?途中應注意什么問題?這些都是應該了解的。一般說來,對急癥病人,應該以平臥為好,使其全身舒展,上下肢放直。再根據不同的病情,作一些適當的調整。如高血壓腦出血病人,頭部可適當墊高,減少頭部的血流,昏迷者,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,以便嘔吐物或痰液污物順著流出來,不致吸入; 再如對外傷出血處于休克狀態的病人,可將其頭部適當放低些;至于心臟病患者出現心力衰竭、呼吸困難者可采取坐位,使呼吸更通暢。 當把病人從床上拾到擔架上時,動作應該輕柔協調,盡量減少病人的勞累和痛苦。 對于各種外傷病人,在搬動時要注意對傷處的保護,如骨折的肢體應有人專門扶持,脊椎骨折時要使其背部保持平穩;頭部顱腦外傷者,要有人專門包頭避免晃動。 抬擔架上下樓梯時,應當盡量保持水平位置。 在轉送途中,對于危重病人應當嚴密注意其呼吸、脈搏清理、通暢呼吸道。 天氣寒冷時,應注意病人的保溫,可就地取材,以毛巾、大衣或被子包蓋好病人身體,令其安靜休息;如衣服受濕時,有條件時應盡快換上干衣服. 到了醫院后,應介紹病人的病情以及救治情況,供醫生參考。 在這里應當指出的是盡量不要用拖拉機轉運傷病員。因為拖拉機的噪聲大易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紊亂,對于破傷風、腦炎、妊娠子癇等病人,可以引起抽搐。 |